选择网站语言 / Language
芒砀山旅游区

新闻动态TOURIST SERVICES

从《宋人伐木》中感受圣人面对危险依然坚守传播仁政德治的决心

2024-12-18  小编  浏览
图片


寻圣夫子山

穿越历史追寻夫子周游列国的足迹

追根溯源知晓圣人穷且志坚的品节

《宋人伐木》《陈蔡绝粮》是由夫子山文化主题景区倾心打造的关于孔子周游列国追寻理想途中所见所历的历史文化类实景节目。导演及相关工作人员在相关古籍记载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编和创作,使其保留原有的故事主体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收获观众的喜爱。

 跟随夫子山景区的路线,一路行一路追寻夫子周游列国的足迹,在观看和感受的过程中追根溯源知晓圣人的高尚品格……

《宋人伐木》



——“天生德于予”的坚定决心



     孔子去卫适曹,是岁鲁定公卒。孔子去曹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弟子曰:‘可以去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记载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话说孔子与弟子一行人从鲁国出发启程周游列国的伟大征途,在去陈国的路上,经过曹国到宋国,便与弟子在树下习礼讲道,而这时宋国司马桓魋却想要杀掉孔子。桓魋派手下的人去孔子讲学的地方砍树,孔子依旧镇定自若地授学讲义,弟子看情况不妙,纷纷劝说夫子:“他们故意来惹是生非,我们就先离开此地吧。” 孔子却回答弟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解读孔子之答:“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这句话意为:上天将德行降于我身上,桓魋又能将我怎么样呢?

     表现出其不惧恶势力威胁的气魄以及对传播仁政德治坚定不动摇的决心。

追根溯源——起因、结果

起因:

Q1:为什么孔子与弟子一行人会行至宋?

Q2:司马桓魋为何欲伐木加害孔子?

    A1:话说鲁定公十三年,即公元前497年,孔子在鲁国任职小司空,负责掌管鲁国的公安司法工作。然而不久之后,鲁国国君便接受了齐国赠予的女乐,国君和大臣都沉迷女乐歌舞,甚至将朝政大事置于不顾。至此孔子心灰意冷,对鲁国朝政政治大失所望,所以他决定离开鲁国重新找得以施展理想抱负的国家,弟子们在得知孔子的想法之后,纷纷表示要追随夫子一同找寻理想之地施展抱负,周游列国的征途正式启程。

       A2:至于孔子为什么会招致司马桓魋的恶意呢?这就不得不从孔子和桓魋的人物性格和行事作为方面着手分析了。

     首先从孔子入手分析,孔子推崇仁政礼治,主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为政篇和《论语》八佾(yì)篇之中均有记载。可见孔子主张丧葬应该足哀、足敬,但反对奢侈厚葬的行为。

     再者分析桓魋的行事作为,《礼记·檀弓上》记载:子游曰:“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意为宋国司马桓魋为自己制作的石椁雕饰精美,匠人制作了三年都没有完工。

     于此,足可以看出孔子与桓魋主张不合的矛盾之处,桓魋为自己安排奢侈厚葬的行为与孔子的主张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于是孔子在宋国得知司马桓魋为自己制作的石椁雕饰精美,匠人制作了三年都没有完工的时候,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意思是像他这样奢侈,死了还不如早点腐烂的好。)孔子的言论因此也就招致了桓魋的怨恨,所以就趁孔子在宋国讲学时派手下的人去伐木威胁恐吓孔子与弟子一行人。

结果:

     桓魋在派人伐木威胁恐吓孔子后,还不断放出要危害孔子的消息,于是孔子与弟子一行人还是决定速速离开宋国。为了避免被桓魋发觉阻拦,孔子决定先从南门出城,然后改道奔往郑国方向,与弟子们约定在郑国都城外会合。

      孔子一生屡遭厄难,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论语篇》中就生动再现了孔子在周游途中的种种艰险与磨难,年近六旬的孔子,为德治仁政的理想,毅然走上周游列国的旅途,经历重重艰险与磨难,甚至落魄被人嘲笑如“丧家之狗”,却越发坚毅达观。

精彩节目一览

《宋人伐木》实景演出

附:《典籍里的中国·论语篇》中关于《宋人伐木》视频片段 ↓↓↓

《宋人伐木》视频片段